教育資訊

椎管狹窄症:一種常見的腰椎病

徵狀

早期病情較輕者,病人會在長期站立或步行後出現由背部到小腿痛楚,麻痺或腳重感覺,病人稍作坐立休息或腰部前彎後,徵狀就能舒緩。

病情較重者,腿部痛楚及麻痺加劇,即使是日常家居工作站立或短時間外出步行也會使徴狀惡化,導致患者行動不便。

病情嚴重者,下肢持續疼痛,腿部抽筋或麻痺;下肢無力,走路困難。有一些嚴重患者或會有排尿障礙,和大小二便失禁。

成因

椎管狹窄症是指腰椎椎管內壁收窄,令脊髓神經受壓所引發的症狀。椎管狹窄症可分類為靜態狹窄及動態狹窄。

靜態狹窄原因多數由腰椎退化,腰椎小面關節骨刺增生,關節囊膜肥大,黃韌帶變厚,椎間盤會塌扁及突出做成,從而令神經線受壓。所以椎管狹窄症較常出現於50歲以上的人身上。另外,腰椎滑脫也是造成腰椎狹窄的常見病因。

動態狹窄是因為腰椎椎間盤及關節鬆脱,不能防止脊椎關節不正常活動,腰椎不能有效承托身體重量,導致椎間孔及椎管在活動過程中收窄,擠壓神經根。

診斷方法

醫生會從檢查中仔細測試病人神經系統及骨骼結構,以確認病情的嚴重性及患處。因為椎管不同區域或腰椎不同節數狹窄,受壓迫的神經線就相對不同,病者下肢受影響的位置就不同。

早期病患者臨床檢查一般正常,只是病人在長期站立時才會有徵狀,所以病人病歷史是診斷最重要的部份。

醫生會建議病人進行X光及磁共振(MRI)檢驗。站立式腰椎X光片檢查能夠檢視腰部受力時形態。而透過磁共振掃描(MRI),腰椎管狹窄的程度、骨刺有否增生,椎間盤突出是否出現,神經線組織受壓程度、上下關節位置情況,便會一目了然。

治療方法

保守性治療

隨年紀增長出現的脊椎退化基本上是無可避免的,但患者也可透過日常生活中多運動、保持良好姿勢及體重以維持脊椎和關節健康,減低椎管狹窄惡化的風險。

一般而言,患者可透過口服消炎止痛藥,再配合物理治療及腰椎運動舒緩病情。

若患者觀察期過後改善程度不佳;或病情嚴重使患者行走不便、影響日常生活;或患者神經線功能受損,醫生便會建議患者進行手術治療來減輕脊髓或神經的壓力。

手術治療

手術治療最重要的部份就是椎管減壓,手術步驟包括:建立手術通道、切除骨刺、切除肥厚韌帶、切除突出椎間盤,從而放鬆椎管為神經線減壓。手術過程中醫生會小心保護神經線,精準保留骨骼組織,將手術帶來的影響及破壞性減至最低。

當病患者還患上動態性腰椎椎管狹窄,即患者腰椎出現不穩定狀態,除椎管減壓術外,還需要進行脊椎固定及融合手術,以解決脊椎不穩所導致神經線不斷來回受壓的情況。


骨科專科醫生陳英琪